当前位置:选书网>穿越>大魏风华> 第604章 玄甲吞城(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4章 玄甲吞城(二)(1 / 2)

“前线难道真的就一点好消息都没有么?”

西夏宫城,夏则有些无奈地放下那刚刚从前线送回来的战报,看着轮换回京的年轻将领开口道:“事实上这两年我已经把自己的期待一降再降...但为什么我们的大军总能一次次突破我想象的极限?”

按道理说年轻将领是该羞愧的,但事实证明在军事上他比较有发言权,所以他只是回应道:

“也许宰相大人您应该亲自去前线走一趟--那么你就不会再有这种想象被突破的无力感了,也不会再有什么期待,说不定也挺好的。”

夏则被这怨念极深的话顶得一滞,似乎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最后只能化成一声长叹。

他从来都不是个在军事上有天赋的人--这一点从他十几年漫长的复国旅途中就能看出来,作为西夏的最后一位状元,他有治政的天分,有看透人心的敏锐,也有为了一个目标付出余生的执着与魄力,然而他终究不适合带兵打仗,所以西夏复国的过程中,他很理智地选择了不碰军队,甚至于还把魏国拖下了水,只为让成功的可能性高上几分--说到底就是源于对自身指挥大军作战能力的不自信。

但好歹是个读书人,就算不能亲自上阵指挥大军,基本的一些事情他还是懂的,要不然刚刚复国的西夏也不太可能供养起四万大军一直在和辽国西京道死磕,后勤之类的事情可是他一力承担--但也就是因为多少懂点,所以他才想不明白为什么西夏的军队会窝囊到这种地步,当初出兵打西京道差点被辽国把战线反推回西夏境内搞得要狼狈向魏国求援也就罢了,可如今边境都死磕了快两年为什么连清水河都越不过去?

西夏面对的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辽国!

看看西京道现在变成了什么鬼样子,和辽国的中枢完全隔绝,兵力粮草得不到完整的补充也就算了,满地都有难民乱跑,那些城池里的守军个个人心惶惶,要不是大同组建起了临时的指挥行政枢纽,整个西京道都要瘫痪--可就是乱成这样了,西夏也没有打进去,钱、粮、人命疯狂地往前线堆,至今别说大同了,大同西边还有七八百里的左云城墙都没看到过。

当然也可以找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由头,再一次感叹辽国的强大,当初不愧能把西夏打到灭国--可一想到这么强大的辽国居然在这几年被魏国摁着打头都抬不起来,南京道丢了西京道乱了,那西夏对上魏国又会是个什么后果?

总感觉什么都没做,然而西夏却已经快被这个时代淘汰了...

“前线必然还要补充一波兵力,”年轻将领说,“而且即将入冬,粮草冬衣之类的也有些不足,最近辽国一直在往东边抽调兵力,也许这会是个好机会--当然如果最后还是被辽国打回来那就当我没说。”

夏则揉了揉眉心,忽略掉了堂堂将领对本国军队的绝望与悲观,敏锐地抓住了话语中的关键点:“辽国又在抽调兵力?西京道总共就剩下那点兵力,他们继续抽调难道西边的城池不守了?”

年轻将领沉默片刻,诚恳地说道:“大人,末将觉得就算他们再抽调更多兵力,我们也是打不进去的...”

“那我们对于魏国来说还有什么用?”夏则面无表情,“辽国抽调兵力当然是为了防止魏国西征,可如果面对几乎空荡荡的河套我们都打不进去,那魏国凭什么要给我们援助?”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从魏国获得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那种火器?以前的魏国军队比起我们也好不到哪儿去,或许有了新式武器,我们也能脱胎换骨,魏国应该没办法拒绝同为辽国敌人的我们强大起来。”

夏则停下了手里的笔,抬头看着他:“你信不信但凡西夏的使臣敢在魏国的朝廷上说出你刚才的这一番话,也许辽国和魏国的战争还没停下来,魏国就要先对西夏进行西征?”

“怎么可能...”

“国之重器永远无法假手于人,哪怕光是念头也不行,你错判了西夏和魏国的关系,”夏则说,“看在你是西夏最有前途的将领,也许未来军部要交给你的份上,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西夏和魏国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以后?”

“可以任凭你想象,魏国北伐成功或者失败的都可以。”

年轻将领这一次沉默尤其久,他终于在这位西夏人人崇敬的宰相口中确认了自己的猜测:“无论成功失败...注定会有一战,对么?”

“可以这么说,”夏则点头,“事实上从当初魏国扶持西夏复国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西夏已经上了魏国的清理名单,不过是早或者晚的问题,西夏与魏国的边境接壤,魏国失去的养马地河套平原又在西夏的嘴边上,换了是你,在灭掉辽国这个当世最大的对手之后,你会怎么做?”

“...我会带兵把西夏的每一个角落都屠干净。”

“所以就不要痴心妄想能从魏国拿到火器了,换句话说,你们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总是觉得当初西夏鼎盛时的荣光能照耀在你们身上,而我们这些复国的幽魂都清楚,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了,该怎么在这个世道继续存续下去,才更重要。”

不知道是不是夏则口中注定要到来的战争让年轻将领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肤都紧绷起来,他站得很直,很用力。

“好了,别那么惊恐,刚才我说的自然是最有可能的结局,但其实也还有另外一种结局,”夏则轻轻笑了笑,“而且我有一种预感,在当初魏国那位靖王来到西边逛了一圈之后,他就和我有了一种不算紧密的默契...或者说,是他和我们的陛下有一种默契。”

“嗯?”

“那位靖王从来都是个做实事的人,而且在感情用事与冷漠思考之间自有他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逻辑,你应该知道我们的陛下与他曾有过一段非常亲密乃至割舍不开的关系,所以有很多人都在担心陛下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就离开西夏,或者他用西夏无法抗拒的方式将她带离,然而实际上用不着担心,因为当初他没有这么做,就意味着其实该如何处置西夏的议程,在那时候就已经提上了他们的桌案。”

夏则淡淡说道:“我很庆幸陛下终究对西夏产生了那么一丝感情和责任感,所以才会选择留下来,而靖王默认了这个事实,就意味着西夏只要找对方向,其实他可以不把对待辽国的那一套用在西夏身上,任何对中原、或者对魏国周围地域产生的觊觎之心都会让他立刻将西夏当成敌人,然而只要西夏的手脚放干净一点,也许他不介意会有一个由他信任的人统治的国家生存在魏国的鼻息之下。”

年轻将领领悟到了他话里的意思:“西域,或者...吐蕃?”

“甚至包括草原,”夏则说,“任何对于魏国来说远征太过于费力,而又难以实际控制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西夏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这也是我对西夏以后的定位,你应该知道当初中原曾经建立起一条丝绸之路,然而在乱世里这条路却断掉了,刚刚灭掉辽国的魏国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继续将通往西边的路打通,而西夏毫无疑问能成为这条路的维护者乃至修缮者,只要西夏的目光始终朝向西方,只要西夏的强盛还在魏国的忍受范围之内,只要那位靖王一日还能彻底控制整个魏国...那么西夏就不会有倾覆的风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