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穿越>大魏风华> 第598章 铁幕垂河(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8章 铁幕垂河(一)(1 / 2)

战争,一场决定亚洲大陆上两个最为强大的帝国国运的战争,应该是什么模样?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国力、战场位置、士卒素质甚至谁进攻谁防御两边主帅的作战风格都能延伸出许许多多的议论,然而在燕山山脉的七平山隘仓促爆发的战争,才让所有见到这一幕的人明白,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无论它带有什么样的意义,它的本质,永远也只能有一种。

那就是人与人的厮杀。

已经强渡潮河的八万魏军背水扎营,在战争伊始便显露了这场北伐的决心和意志,从燕山后大营开拔向隘口的辽军并没有趁着魏军立足未稳主动出击,这对于一向习惯打运动战的辽军来说,未免有些不可思议,但考虑到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攻守之势已易,北伐的魏军进攻,借助燕山防御背后中京的辽军防守,那么这种彷佛错失战机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场战争的揭幕距离进入高潮应该还有好几天的佯攻,魏军应该试探性地发起几场进攻,试图摸清七平山隘辽军防守的缺陷,以及寻找出有可能存在的其他越过燕山的办法,等到双方都对敌军的实力以及接下来的战事发展有了一定的预测,才会毫不保留地将全部兵力压上,为这座山隘增添上血的妆点。

然而魏军并没有打算走这个流程,或者说,在全军渡河的那一刻,摆在魏军面前的选择就只剩下了一种。

强攻!

几乎在大营刚刚扎好的第二日清晨,一万重甲步卒就在辅兵的帮助下披上了重甲,在朦胧的晨光中,他们握着专克骑兵的钩镰枪,在军营外集结,持着塔盾的辅兵在突阵的外围形成了防线,而不断有神机营的士卒握住火枪,走入那被大盾环绕的防线中,将军阵一点点地充实。

没有任何偏移的目光,没有任何繁杂的心思,身先士卒的步卒主将丁良弼握紧自己的长剑,朝着七平山隘所在的方向,传下军令:

“进军!”

“万胜!”无数士卒嘶吼着举起武器,吹响了大战的号角,整个大阵以一种缓慢但极为坚定的步伐朝着山隘口挺进,远处游弋的辽军斥候毫不犹豫地转身策马飞奔,而军营侧方的幽燕铁骑则是在重甲步卒吸引去战场所有目光的情况下开拔,朝着那山隘侧面的山坡下集结。

这里是个很好的位置,如果站在高处,应该能纵观整个战场的全局,而这里离正面战场又还有一段距离,很适合作为骑兵发起冲阵的加速起始点,辽军在战场的实际控制区域并没有向外延伸,他们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死守山隘,所以这里自然成了幽燕铁骑在战场上该处的位置。

靖王顾怀玄甲白马立于高坡,代表着他亲临前线的黑色旌旗并没有立起来,所以自然不需要带上足够的大军摆出防着辽骑突阵的兵力,在他的身边,只有散开的王旗亲卫,以及站在他的马前,握着武器散着凛然杀气的两个亲卫。

大概是察觉到靖王的视线一直落在那朝着山隘突进的重甲步卒方阵身上,目光幽深不知道在想什么有些走神,动了动脖子的王五看向一旁的魏老三:

“妈的,亏了。”

和郎小爱成亲之后越发稳重,当初那股憨厚早已变成沉稳默然的魏老三目不斜视:“五哥,怎么了?”

“少爷说要来前线,我还挺开心的,本来以为又能带兵了,结果少爷完全不想碰兵权...我当然不是说李易不行,他我还是服气的,可少爷不带兵,我们不就只能守在一边看戏?也太不爽利了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劝少爷往东边走,至少陈平那小子就没这么能干让少爷都放心。”

魏老三思索片刻,说道:“五哥,这是早晚的事情。”

是的,早晚的事情,顾怀已经是靖王,凌驾于天子的藩王,不可能每一场仗,都需要他亲自带兵,事实上这次顾怀要亲赴前线,已经部分搬迁到北平的朝廷上官员们就吵翻了天,如果说当初他们还可以在心里藏着些肮脏龌龊的心思,那么当他们也来到了北境,来到了国门的位置,眼下最不希望顾怀出事的,大概就是他们。

在靖王的威权下忍气吞声是一回事,这家伙上了战场两腿一蹬辽人南下直扑幽燕又是另一回事,不能在南方安安稳稳享福也就算了,既然被逼着来北境,好歹让这位再多挺些年。

这样一想顾怀出征前朝堂上到年幼天子下到兵部小吏都异口同声反对不想让靖王涉险的统一口径也就能理解了。

唯一能让他们些许安心的,便是顾怀在出征前便明确说过,前线主帅他早已在许久之前就选定了三人,这次亲临,与其说是要指挥大军北伐,不如说他只是一道保险,只有等战事不利,或者出现什么变故,面对辽国--不,从执掌兵权后就未逢一败的靖王才会重新握住号令的马鞭。

“我当然知道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和当初少爷在江南打的穷仗没法比,”王五怨声载道,“但我想着少爷到了前线总会忍不住的,谁知道少爷说看看就真的只是看看?”

“五哥,你要对李将军有信心,对大魏的将士有信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