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旧日音乐家> 第一百七十四章 “无标题”(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四章 “无标题”(上)(1 / 2)

“天国”末乐章的女高音独唱,宛如纯净的天籁。

手势随旋律起落的范宁,心弦再度因某种奇怪而变化莫测的回忆而触动。

......“所以,你会在不久的之后升格‘新月’,别人还会更换对你的称呼,但这些我不会看到。”

“你晋升执序者也是如此。”

“什么意思?”

“我也不会看到,但会知道。”那时的范宁执着地纠正着这些概念与概念间的细微区别,“还有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我也会,我们也会。”

就如分别前所说吧。

她会领略高处的神性,置身跻入此前杳不可得的云蒸霞蔚之室,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是更高处的一切,帷幕后的阴影,如今,之后......

一个平静的终止式散去的时刻。

“嚓!嚓!嚓!嚓!嚓!嚓!嚓!嚓!”

类似第一乐章引子的雪铃声和旋律再起,只是这一次,野蛮和暴力盖过了稚嫩和欢乐,世界近乎恐怖惊悚地天旋地转起来。

“隐喻污染、混乱、无序?......”

“‘蠕虫学’残留的阴影?‘启示录’中见闻的另一部分?......”

领袖身旁的蜡先生皱起眉头。

他仔仔细细地听着拉瓦锡用了几十秒的作曲发展的技法,将其通过和谐的音乐逻辑抹平,再次过度到女高音的天籁之声。

“在天国的酒窖里,美酒不用付价钱。天使们则会烘好面包。

每一种美味的蔬菜,都在天国的菜园中生长......所有我们想要的,都用满满的盘子献出!”

亵渎与神圣,不断打破秩序,不断重构秩序。

欢歌?

寻常尘世意味的“欢歌”,扭曲为危险分子所教唆的“欢歌”,又再度还原为语义本真的“欢歌”?

欢乐的歌曲......

的确有点奇特,不光是蜡先生,同样只要是高灵感的在场听众均有所感。

前一首,《夏日正午之梦》演奏过程的奇特涟漪,就指向了极目之处更远方的疑似异常地带的一些存在,现在的《天国》也是?

是巧合,还是必然?

可能是造诣达到某一程度之上的必然。毕竟,“格”是对抗混乱崩坏的最本质因素。

就像现在,这些天籁之音中存在着一股圣洁的反作用力,将那些蠢蠢欲动的“蠕虫学”牵制,就像用船锚嵌入石碇,或者用定音鼓声稳住错置疯狂的节拍。

天旋地转的雪铃声响交替持续了三轮,但每一次突兀、诡异地爆发,都逐渐被女高音抚平,听众们感觉自己的身躯得到了“确认”的过程,被牢牢拴在了某种准则的基石之上。

直到最后一个唱段的起始处,狂乱不再可闻。

“世间的一切音乐,都不能与我们媲美......天使的美妙歌声,使我们感到满足,达到天国欢悦的顶峰......”

伴奏背景只剩下木管流动的旋律,以及由提琴或竖琴在低音区拨奏出的钟声。

但拉瓦锡神父的教导却似回响般永存。

“以后有些人存疑心,你们要怜悯他们......”

“我们坚固的人,应当担待不坚固人的软弱......我们无有怜悯之心,但这些人浸在影里,应叫他们觅得仁慈......”

“在旷野,风向标不丢弃他们,引导他们行路......”

“在白昼,云柱不离开他们,也引导他们行路......”

“在黑夜,守夜人亦不抛下他们,仍点燃照他前行的灯......”

广场上三万坐席的听众,更远的广场与主干道上静静站立聆听的听众,他们的情绪、思维、理想的纯概念、精神化的表达,一切都在飘离自身,飘向某一未知的高处境界。

音量变远变小,歌声连同雨声在听众们耳旁渐行渐远。

叮,咚。叮,咚。叮,咚......

终章的尾声被无限拖弱拖长,只剩下最后竖琴一顿一顿四度交替的拨奏声。

安宁、欢悦、静谧。

声音似乎是从颅内的听觉残留中最后消失的,待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台上的拉瓦锡神父已经将挥拍线收束了。

这些启示......

如此启示......

必须,要有个情绪上的出口才是。

灵性的感动也一样。

“哗啦啦啦......”

居中席位上的波格莱里奇却是再次抬手,鼓掌。

巡视长们也开始鼓掌。

这次没有“带头”或“跟上”的过程了,蜡先生也没有再环顾四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