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良田无人问津
江南淳阳县衙外,
主事马涛还有些晕头转向,满脸不可置信,什么时候左大人那么好说话了,这可是两万两银票,说给就给了,那可是他三辈子才能挣来的,现在就放在自己身上,有心想摸一摸,可一想到左大人和徐大人的威势,顿时吓得毫无胆气。
眼瞅着县衙就在眼前,艰难挪动脚步,这才走了进去,小心翼翼的,满院子里都是流民百姓,连个落脚的地都没有,也不知何时是个头,徐大人倒是好官,
连番抬腿绕路,这才去了衙门大堂,瞧见徐大人正在书写文书,走近前,把大人交代的事例文书,放在桌上,还有两张四海钱庄大通票,也放在最上面,
“老爷,左大人回了话,说府库亏空有三万两银子,其中稻谷一万两被洪水所毁,另有银子两万两,他给补上,这是交接文书和银票,还说徐大人乃是好官,”
马涛低着头,在堂下说话,徐大人虽然穿的衣衫破旧,但其人有一股锋芒毕露的感觉,另外,徐大人又在写什么,这些日子,折子可没少写,也不知京城那边何人收的,
“哼,他倒是会说话,既然给了两万两银子,那也不能闲着,就拿这些银子去买药,让百姓都喝上一点,防止疫病,另外,你来看看,今个来都是金陵各家的人,想买淳阳县的田亩,就是这个价格,相差甚远,如何行事”
徐长文脸色阴沉,与原本定的十石米换一亩田,如今竟然变成了两石米换一亩,差了数倍,如何能成,
“呃,回大人,下官倒是不这么认为,那些士绅豪族,也不是忘恩负义,如今是灾年,都说逢高卖,逢低买,现在粮食奇缺,那些人如何会出高价,再说,只有平日里上好水田,才能卖到这个价格,现在,只能活命。”
也不是马涛说话太直,毕竟江南上好田亩,都在金陵,苏州,扬州虞,还有淳阳永宁四个县,都是一等一的良田,只要灾祸过去,买到手上,那都是值钱的产业,只是也不知怎么,四位知县县令,好似说好了一般,必须要十石米一亩地换,必须雇佣百姓,这样一来,成本极大,又能如何
“此事勿要再议,官府定的价格就是十石粮食换一亩地,谁来都一样,不想买就不买,本官还不信,没有一人敢来此买地,都是江南上好的良田,会有人不动心。”
徐长文颇有些愤慨,要是真的贱卖这些田亩,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并且无所依靠,他这个父母官县令就是失职,那还不如不做,
“哎呀,我的大人嘞,你可不敢这样说,虽然说民不与官斗,但是那些人,哪个不是有靠山背景的,他们就算不与大人争辩,但要是抱团不买,还不是麻烦,赈灾的粮食,可不够了啊大人,”
主事马涛一脸的苦闷,今日去了官仓那边找左大人晦气,虽然左大人应了声,给了银子,但自己怕是得罪了左大人,
如今眼前这位老爷,竟然还想以官府定价卖田,要知道,这可是得罪的不止一个人,到那时候,说不得这个官位就坐不稳了。
“不够,不够就再出公文问府衙要,对了,今日有哪几家人上门登记,准备购买那些田亩的”
徐长文并不在乎这些人是否真心,还是假意,只要凑齐了粮食,挨过去之后,把田种上,也算能安稳人心,
“呃,大人,今日文吏说,整个金陵,只有一家商会来登记,其余各家各商会并无一人来此。”
眼见着大人不信,马涛苦着脸,把文吏书写的账册摊在桌上,原本应该会写的密密麻麻的字,如今却只有一个商会名字写在上面,
徐长文脸色尤为难看,江南朝廷的威信,几乎是荡然无存了,
“是哪家商会登记的”
“回大人,是金陵原来的盐商,苏家商会会长,苏金凯,此人听说是傍上了洛云侯,也不知真假。”
马主事眼里有些奇怪,好似眼前这位大人就是洛云侯的门生,难道这面里有什么联系,
徐长文也是一愣,苏金凯,好像在侯府听过此人名字,没想到,最后还是靠着侯府的势,这一亩田十石粮食就能买到,本就是占了天大便宜,那些士绅,还有富户豪族,竟然还不想出价,如此浅薄之人,朝廷怎可让步,
既如此,
徐长文心中猛然有一个想法,既然都不来要,那不如把所有田亩,以官府的名义给收了,然后转手售卖,以朝廷县衙作保,这样一来,就能从容斩断其中世家欺压情况,
若是要苏家商会能全部吃下,甚至于金陵四个县的全部土地,受灾之地约有十万亩良田,既能缓解灾情,又能保证灾民不贱卖良田,一举两得,但,苏家敢不敢,这可是四个县的全部田地,还需要从长商议,吩咐道;
“你去通知苏家商会会长苏金凯,今夜来县衙一趟,另外,再去上虞县,还有安宁县,以及永宁县,把三位县令寻来。”
“呃,是,老爷。”
马涛不明所以,但还是应了声,出大堂遣人去通传,望着满院子灾民,一脸的无奈,吆喝道;
“快,你们几个,把棚子搭起来,今晚好歹也能挡个风,另外去外面酒肆炒几个菜,给大人端过来,”
“是,大人,小的这就去,”
寥寥几个书吏,赶紧凑在一块出了衙门,剩下的那些衙役,还在衙门里修修补补。
金陵城内,
甄家二老爷甄应嘉书房内,香烟环绕,镜湖之水煮茶,香茗之气混合紫金香的味道,别有一番意境在里面,老大甄远道则是陪坐在对面,端起茶碗,一口闷了下去,
“哎呀,还真好茶,这一口下去,果真是香气四溢,对了,老二,淳阳县等几个县令,来了信,说是官府作保,准备卖那些灾田呢,还出了十石粮食一亩的天价,要知道,现在一石粮食十两银子,十石粮食就是百两纹银,他怎么敢开口呢。”
犹自气不过又狠狠喝了一口茶水,要不是那几位县令放了话,不经过县衙作保盖印的买卖,一律不算数,他一人就敢全买下来,如今炖熟了的肉就在眼前,吃不能吃,不是急死人了,
兀自在那生气,却见二弟眯着眼,煮了茶水,又慢慢品了一口,
“大哥,江南上等良田,都还是熟田,百两纹银多吗”
“咳咳,二弟,那自然是不多,不说这些都是熟田,一年两季收成那就是赚的,但现在不同以往,江南原本一石粮食才一两银子,现在受灾,涨了十倍有余,他们还不要银子,只要粮食,这不是为难人吗,
就算我出面去买,现在也需要六两银子才能还回来一石粮食,而且还需要等一些日子,这样一来,来回的运费,还要咱们出,更别说其他人了,我估计他们,最少也要八两银子一石。”
甄远道还不是吹,其他的他不行,但大批物资交易,尤其是粮食等,还真没有一人能比得上他的,现在就看那些人如何解决了,甄家最好能一口吃下淳阳县四万亩良田,这样一来,最好的田亩就在甄家受手上了,
“大哥,你性子太着急了,受灾的事,不是一天两天,新北大堤已经被府军堵上,水也退了,但是灾民愈来愈多,这粮食还没收就淹死了,官府那点赈灾粮怎么够救灾的,除非现在就补种粮食,挺到收粮食的时候,这才能缓口气,那几位知县都是如此想的,可是他们忘了一点,就是朝廷之策,改田为桑,完不成,向京城交不了差啊。”
甄应嘉抿抿嘴,眼里有些笑意,这算是无解,除非有人敢违抗朝廷国策,可惜,就连刚刚来金陵的监察使苏大人,都不敢出头露面,
他不动,杨公公和景大人就该露面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一半种粮,一半种桑,朝廷养着那些灾民,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来江南做官只为财,谁会拿自己腰包填补这些,
“哈哈,好,好,那就等着,等着那些县令来求咱们,到时候,咱们甄家吃下最肥的那一口。”
一声大笑,甄远道瞬间有些释怀,当官的,谁不喜欢银子,他就不信,还有狗不喜欢吃屎的。
与此同时,
其余几个世家,包括四王八公留下的族人,也都私下里密议,无非是在等等看看,救灾的那些粮食,最多也只够一个月所用,等粮食用完了,急的可不是他们,因此,金陵依旧是歌舞升平,风平浪静,秦淮河的戏曲烟尘,经久不绝。
京南,
林山郡北侧官道上,此刻一队骑兵急匆匆向南奔来,到了大营之后,直奔着大营空地跑去,远远就望见一个肥硕的身影,站在前头,意气横指在那呵斥众人,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