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风开口说道:“从此李氏一族可为龙虎山天师府的分支,可依照万法宗坛建立李氏宗坛,借天师三宝牵引真一法坛之力灌输其中,让李氏宗坛同样可以传度,授箓,传法,修行天师府法门。”
然后李清风看了雷俊一眼之后才继续说道:“而雷师弟也会赠与我李氏一族一部《太玄符经》,还有奇术《六库仙贼》。”
众人看了看雷俊,又看了看李清风,最后似乎明白了什么,看着李清风的眼神之中带着几分赞叹,不愧是他们的大哥(大师兄),就是懂得取舍。
很明显的,传位雷俊应该是那位客卿长老的意思,而报酬自然是帮助李清风解降,突破,以及李清风口中的《太玄符经》和《六库仙贼》。
李家当天师是好事吗?如果没有别的选择,那当然是。但是,如果有了别的选择,那就不是了。百年之内,整整死了两位李家天师,李家天师传了四代,至今加起来还不到八百年!!!还不到一位上三天修士的寿数极限!!!
而李家的这三位天师都是八重天圆满,甚至是九重天的强者,这等存在坐镇李家,本应该让李家兴盛几百年的,但是,李家兴盛了吗?
没有,如今虽然借助龙虎山天师府的资源让李家同样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但是,这离他们想象中的顶级势力差之甚远。
如今李家的中三天修士不少,上三天却只有在座的几位,李清风,李松,李红雨,李紫阳和李正玄。
讲个笑话,李家连续三代人占据了天师府的四代天师之位,掌控了天师府大半资源几百年,最后就剩下了五位上三天强者。
几百年中,上三天强者自然不止五位,但是,现在却也只剩下了五位,其他的都死在了争斗之中,和天师府外姓势力的争斗之中。
如今,外姓势力与李家达成了平衡,如果真的再打起来,不算李清风的话,剩下的人一个对一个,李家损失绝对会更大。
相比之下,江州林氏一族的势力与天师府对抗了这么多年,掌控的地盘和资源也不少,如果李家凭借着李松这个八重天,李清风这个九重天的强者占据了江州林氏原来的资源,想来发展也不会太差。
到时候,与龙虎山结盟,可以借助龙虎山的力量,还有之前与他们李家交好的方氏一族,楚氏一族,甚至是张唐皇室。
李清风成为九品,再加上李牧玄,龙虎山的力量太过强大,绝对是会被人忌惮的,而分家之后也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至于外姓势力,李家退出了龙虎山天师府的争夺,反而成为龙虎山的助力,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龙虎山天师府会不会如他们所愿的一般蒸蒸日上先不说,但是,之前龙虎山的内耗降低了,争斗少了,修士们自然也会专心修行,这怎么不是一件好事呢?
所以,李家占据江州林氏一族的地盘实际上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反而不是他们离开与否,而是传承问题,李氏一族的传承该怎么办?众所周知,一个世家的根本并不只是世家之中有多少强者,掌控多少资源,更是他们拥有足够成仙的传承,以及如同天师府三大至宝,天师印,天师剑,天师袍一般传家的至宝。
说着众人的目光看向了雷俊,雷俊笑了笑,随后说道:“我这门《太玄符经》乃是家师赐下,公分三部,上部谈天说地,下部请神敬仙,还有一部乃是外道之法,这三部经典都是不弱于我龙虎山天师府的天书雷法,地书火法,人书命主的无上法门。
我做天师后,这卷《太玄符经》也可作为龙虎山天师府的传承。除此之外,尚有三奇技之妙法,名为大罗洞观,六库仙贼和通天箓。
大罗洞观乃是一门观法,以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视角观测天地法则,从而帮助修士参悟大道。
六库仙贼乃是一门服气之术,服食天地灵气之造化灵机,可以延缓自身衰老,甚至是让我辈修士摆脱这黄金修道期的限制。
而最后一门通天箓,却是可以免去设坛,行气等诸多步骤,若是学会了这般法门,便能直接凌空画符,不必再用符纸等承载,哪怕不是本命神通的符箓也能发挥出本命神通的效果,可谓是符符通天。”
雷俊本来不想做这个天师之位的,但是,奈何李牧玄说他与天师之位有一段缘法,乃是前世张楚岚赢了罗天大醮之后,不曾继任天师,后来引出了诸多麻烦事,这般因果纠缠之下注定的结果。
李清风和雷俊自然不会不信李牧玄的话,故而商量之下,雷俊便决心要继任天师。不过,毕竟既不是李家人,也不是外姓势力的人,他师父李牧玄虽然是“九重天境界”的大修,却也不过是一客卿长老,想要让雷俊继承天师,自然是要收买一下诸位长老的。
雷俊想了想,最后还是将八奇技之中的三门奇技,也就是他说的大罗洞观,通天箓和六库仙贼改了改,放到了明面上。
毕竟此界没有内景之说,而没了内景之后,八奇技之中的不少法门都没了用处。有的八奇技效果还比不上这边的符咒,而有的效果却太过容易出事,且副作用却是在的,故而雷俊自己修改之后,又请李牧玄帮忙改了改,修改成了如今的版本。
大罗洞观失去了在内景之中穿梭的能力,反而加强了“观法”,让人能够以超越世界的角度观测世界。
而六库仙贼去除了长生不老的效果,融合了一点九息服气的法门,成为了现在这门依靠着服食天地之气延缓衰老的法门。
通天箓也成了可以让修行者绘制非自身的本命神通符箓之时,发挥出自己本命神通符箓的效果。
这三门奇技或许在成仙之后也没什么作用了,但是却并不妨碍这三门奇技的珍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