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池看着母亲脸色微霁,忙倒了杯茶递给郭老夫人,劝道:“娘,大哥哪有您说的那么多心思。你就别生气了,我又不是孩子了,去哪里我自有主张。你就别逼着大哥给我东奔西走了。他如今是阁老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有些事还是要避避嫌的好。宋大人推荐我正好,也免得别人说闲话,我就是到了任上也能快点适应。”
郭老夫人犹不解恨,冷冷地道:“我看他不是瞧不上宋大人给谋得差事,是觉得你的差事是宋大人推荐的,打了他的脸吧”
“怎会,怎会”程泾尴尬地解释,“我若是顾忌着颜面就会禁止四郎和宋家来往了,我是怕四郎的行径落在有心人眼里成了我指使的”
说来说去还是怕别人误会。
郭老夫人不想再和大儿子说话,索性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程泾的话,对次子程渭道:“四郎的事,你帮着多留个心。那杨寿山是什么性子。哪里人,有什么爱好,家中都有些什么人,有没有互相走得动的姻亲你都帮着打听打听,四郎去了,也好做人。宋夫人那里,我亲自去道个谢。不管怎么说。让他们家宋大人费心了”
程池却想着宋木。
与其等到他从别人那里知道自己和少瑾亲事。不如他自己主动相告,让宋木心里好过些。
兄弟三人在郭老夫人屋里盘桓了半晌,见郭老夫人已有了倦意。这才起身告辞。
出门的时候,袁氏拉了程泾的衣袖一下。
程泾会意,放慢了脚步,落在了程渭和程池的后面。
程渭不以为意。和程池说着朝中那些六、七品却身居实权要职的官员履历。
邱氏见袁氏夫妻有话要说的样子,正想上前几步走到袁氏和程泾的前面。留个地方给袁氏夫妻。对面的抄走游廊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朝这边走了过来。
袁氏的脚步一顿。
邱氏差点撞到她的身上。
就听见袁氏奇道:“阿萱,你怎么在这里”
程泾等人不禁回头。
只见那小姑娘脚步轻快地走了过来,屈膝给袁氏行礼:“表姑母,母亲让我跟着老夫人学写字。我来交功课的”
方家也是有名的读书人家。百年望族,若是要写字,何需非要请郭老夫人指点。
袁氏讶然。
程泾兄弟已回过头去。继续往前走姻亲们多敬佩郭老夫人的为人,都想把女儿或是侄女送到郭老夫人这边来指点一番。只是郭老夫人拒绝得多,接受的算算也不过两、三人就算是这样,也只是母亲无聊时用来打发时间的,他们兄弟并没有放在心上。
袁氏却少不得要和她聊几句:“你母亲可还好我刚从金陵回来,家里还没有收拾妥贴。只有过几天才能去拜访你母亲了不过年余没见,你可又长漂亮了”
方萱大方地应对。
已走出一段距离的程池却陡然停下了脚步,转身朝着方萱看了一眼。
袁氏觉得有些奇怪。
程家的兄弟不管是怎样的性子,对女色这一点上却是相同,从来不假以颜色的。今天怎么会
心念一动,她就想起一件事来。
程池,还没有成亲
郭老夫人这么多年来为他挑肥拣瘦的,那模样儿,只怕是个公主配了程池她老人家也会觉得委屈了程池。
可有时候,这命不由人
程池毕竟是坐二望三的人了,就算是个好生生的,这样挑来挑去的,那些疼爱女儿的人家也未必愿意和程家结亲。
现在,老太太那么冷清的人,居然会指点起方家没出阁的小姑娘来
袁氏嘴角就翘了起来,原本只是站着说话的,此时却拉了方萱的手,热情而又真诚地邀请方萱和她的母亲到家里来做客:“等到了十月,我就得为你嘉善表哥的婚事忙起来,就是有心也无力相聚了”
方萱并没有注意到袁氏的异样。
她们这些在京城的江南籍官眷常在一起聚会。
方萱笑眯眯地替母亲应了。
袁氏这才放手,朝程池望去。
程池已转身和程渭离开。
好像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他送走了哥哥嫂嫂,回屋换了件衣裳,决定去趟榆钱胡同。
万一这差事真得成了,他怎么也要跟少瑾说一声。
而且他这要是一去,最少也要在济宁呆个四、五年。把少瑾一个人留在京城,他可舍不得。可让少瑾跟着他去济宁受苦,他也舍不得。但如果不出仕,不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他更不好跟周镇交待。
程池生平第一次觉得左右为难。
、第四百四十二章事发
程池在去榆钱胡同之前,去了趟郭老夫人住的鹤寿堂。
老夫人见他去而复返,还以为他是过来陪她说话的,心情很好地吩咐丫鬟去拿围棋,并对程池道:“我们来手谈几局你可有些日子没有过来找我棋了少瑾的棋艺应该进步了不少吧”
少瑾那那也能叫做下棋。
那完全是在和他胡闹好不好
不过,却比正经的下棋更有意思
程池想着,眼底就不由带了几分笑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