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边境的特殊性。边军元帅通常有完全指挥军队的权力
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在边军元帅身上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
明知可以打赢的仗,这时皇帝突然下旨叫元帅撤退,元帅可以根据情况打完再撤或者不撤。
只要不影响国家根基,皇帝一般不会对这种事情发难。
这就是边军也是幽州军马敢这么嚣张的原因。
所以为了限制边军元帅的权利,元帅的别部司马通常是由皇帝亲自安排的人。
如果边军元帅有其他想法,那么别部司马有。可以在向内卫请示之后选择是否架空元帅或者直接杀掉元帅
所以对于边军元帅来说,他们的别部司马虽然是一股极强的战斗力,但同时也是架在他们头上的利剑。
稍有不慎,这柄利剑就会从他们头顶掉下来,取走他们的性命
所以当陈旭的话说出口之后,崔浩才会那么紧张。
只是现在有内卫收集的证据,崔浩百口莫辩,刚才嚣张的样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杀军队将官,擅杀朝廷命官。崔浩你准备怎么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杨震的话让坐在主位上的崔颢抖了三抖这件事他们没有办法给杨震一个合理的解释。
事情还要从半年前的一次交战说起。
半年前大乾的灾情才刚刚开始,并没有蔓延,显得不那么严重。为了彰显天威皇帝派遣崔浩率大军向东北方向开进五十里地。
崔浩在打探之后觉得北边匈奴人实力强悍,暂时不适合进攻
于是多次上奏劝谏皇帝不要急于一时。
皇帝那采纳了崔浩的建议暂时休养生息,谁知道崔浩却在一个月之后突然对匈奴人发起猛烈进攻。打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当时吕英立刻向内卫请旨,是否对崔浩元帅之职进行停职同时撤查整个幽州军。
当时那位八百里加急皇帝立刻同意了吕英的请求。同时皇帝也对崔浩这次不加请旨就善自大规模进攻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
可谁知在一星期之后,皇帝却收到吕英的消息说崔浩没有问题,这次崔浩大规模猛烈进攻的原因是有匈奴人偷摸摸的边境来了,他不得不做出反击
这时候各地的灾情已经逐渐显现端倪,皇帝为了尽快安抚民心,将重心全部放在了灾情之上。
对于崔浩和吕英的事情便选择暂时放在一边,,内位也只好将写好的折子时常摆在皇帝身边,只可惜皇帝一时间没心思去看
等到后面吕英彻底死亡之后,驻扎在幽州大营周围的那位立刻选择往后撤了十里地对幽州大营的监视也不再那么频繁。
直到半个月前,在幽州大营周围的那位终于再次收到皇帝的消息,要他们尽快彻查这半年以来崔浩所做的一切,并且尽快给予答复
内卫们很快将这里的事情整理完毕,然后全部上交给了皇帝,皇帝得知吕英死亡之后异常震怒。可是想到各地的民变也只能暂时件事情要压下。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