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趾百姓了解中原文化,有助于增进民族融合,加强对大明的认同感。”
沐春笑着说:“王爷想得长远。咱们可以在各地设立学堂,聘请中原的教师,教授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
“同时,鼓励当地的文人学子到中原求学,带回先进的思想和技术。”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将交趾地区的民生、商业、治安、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
最后,朱柏说道。
“沐将军,咱们把这些想法整理成一份详细的奏章,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金陵,向陛下请示。相信陛下会给咱们一个明确的指示。”
沐春拱手说道:“王爷,我这就安排人去写奏章。希望陛下能批准咱们的建议,让交趾地区早日繁荣起来。”
于是,两人开始认真地整理思路,将讨论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一份关于交趾地区发展的奏章逐渐成型。
他们期待着陛下的回复,希望能在陛下的指引下,让交趾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金陵城的宫殿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金砖地上,映出一片金黄。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拿着朱柏和沐春送来的信件,神情专注。
下方站着杨荣、杨溥、杨士奇等一众大臣,气氛略显凝重。
“诸位爱卿,朱柏和沐春在信中提及交趾地区已基本站稳脚跟,重建工作也接近尾声,如今询问该如何稳定统治与继续建设发展。
大家有何见解,不妨畅所欲言。”朱允熥放下信件,目光扫视着众人说道。
杨荣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交趾地区与中原风俗差异极大,要稳定统治,当务之急是推行教化。”
“可在当地广设学堂,派遣中原饱学之士前去授课,传播儒家文化,让当地百姓了解并认同我大明的礼仪制度,如此方能从根本上稳固统治。”
杨溥微微点头,接着说道。
“杨大人所言极是。不过,仅靠文化教化还不够。交趾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可以鼓励当地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同时,从内地派遣农艺师传授先进的耕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粮食富足了,百姓生活安定,统治自然也就稳定了。”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
“陛下,交趾地区偏远,管理起来多有不便。依臣之见,不如在当地设立土司制度,任命当地有威望的首领为土司,让他们自治。”
“这样既能减少朝廷的管理成本,又能利用当地势力维持稳定。”
杨士奇皱了皱眉头,反驳道。
“此计虽能解一时之困,但长远来看,隐患颇多。土司势力一旦坐大,恐会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甚至可能引发叛乱。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便利而留下后患。”
朱允熥微微点头,说道。
“杨爱卿说得有理。土司制度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不能作为长久之计。我们还是要寻求一种既能稳定统治,又能促进当地发展的方法。”
又有大臣进言。
“陛下,交趾地区商业贸易也有一定基础。我们可以在当地设立市舶司,规范贸易往来,增加朝廷的税收。同时,鼓励内地商人前往交趾经商,促进两地的经济交流。”
杨荣补充道、
“没错,发展商业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不过,我们要制定完善的贸易规则,保障商人的权益,避免出现欺行霸市等不良现象。”
杨溥接着说。
“除了经济和文化方面,治安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要加强当地的军事力量,设立卫所,驻扎军队,维护地方的安全稳定。”
“同时,要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训练,确保他们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十分激烈。朱允熥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也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诸位爱卿的建议都有道理。我们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文化教化、农业发展、商业贸易、军事保障,这些方面都要齐头并进。”
朱允熥总结道,“接下来,你们再详细商讨具体的实施细则,尽快拿出一份完整的方案呈递给朕。”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