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心里早有预期,钱伯钧还是强压心中的冲动,决定按照既定计划推进部队的整训。
钱伯钧报仇,三月未晚!
他把攻打南京的日军部队番号,一个字一个字书写在了一张白纸上,小心翼翼的收起来。
强压怒火,亲自给各营主官开会,下了死命令,化悲痛为动力,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一旦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间就会过得很快。
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龙脊山的岩壁上,钱伯钧站在半山腰的观察哨里,望远镜的镜片上凝结了一层薄霜。
山脚下,一辆刚刚完成组装的M35A2车正在试车,引擎的轰鸣声震得松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
虽然很多核心部件例如发动机等,都是从系统兑换的,但一切总算有了一个开始。
这是平顺根据地兵工厂交付的第一批机械化装备,标志着427团正式踏上了转型之路。
“团座,训练大纲已经拟好了。”林怀瑾裹着棉大衣走进观察哨,鼻尖冻得通红,手里捧着的文件夹上还沾着新鲜墨迹。
钱伯钧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就看到用红笔圈出的重点——“两个月内形成基本合成作战能力”。
林怀瑾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精光,再一次为自己留在427团感到庆幸。
他身后跟着的军官团成员都是427团精心挑选的苗子,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不同兵种的训练手册。
钱伯钧的目光扫过沙场上正在熟悉新装备的士兵们。
三营长王耀正笨拙地爬上一辆坦克雏形训练车,活像只试图征服钢铁怪兽的猴子,引得周围士兵哄笑。“笑什么笑?”
王耀恼羞成怒地踹了一脚坦克装甲,“明天你们也得学这个铁王八怎么开!”
笑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哀嚎。
钱伯钧嘴角微微上扬,这些久经战场的老兵们,即将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训练场上的哨声就撕破了平顺的宁静。
一万多名官兵按新编组列队,迷彩服上的露水在朝阳下闪闪发光。
林怀瑾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身后悬挂着巨大的训练进度表。
“从今天开始,427团将分为装甲、机械化步兵、炮兵、后勤保障四个主战模块进行专项训练!”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每十天进行一次合成演练,不合格者降为预备队!”
第一天的混乱超乎所有人想象。
本该威风凛凛的坦克连在转弯时撞塌了半个模拟村庄;
机械化步兵营的士兵们抱着冲锋枪吐得昏天黑地。
他们还没适应运输车的颠簸,特别是平顺兵工厂自家产的运输车,舒适性几乎为0。
刚从学校里的学生转职的炮兵观测员把坐标算错了一个数量级,差点把自家指挥部端了。
钱伯钧站在观察塔上,看着这场灾难性的首训,手里的望远镜捏得咯吱作响。
“团座,要不要...”楚明远刚开口就被打断。
“继续练!”钱伯钧咬牙道,“告诉林怀瑾,把伙食标准再提高三成,但训练量加倍!”
夜幕降临时,训练场变成了临时课堂。
汽油灯下,军官团成员轮流讲解装备原理和战术要点。
王远山带着满手油污,对照图纸研究坦克发动机结构;
董景趴在地上用树枝画战术队形,嘴里还念叨着“步兵在前,坦克在后”;
王耀则是走到哪里都把反坦克火箭筒扛到哪里,一点都不嫌累。
就连特战排长老邢都老老实实坐在角落里,带头学习如何使用新配发的夜视辅助设备。
钱伯钧悄悄巡视一圈,在笔记本上记下:“士气可用,但专业素养需速成。”
第七天的黎明,一声爆炸惊醒了整个营地。
钱伯钧抓起手枪冲出门,却看见训练场上腾起橙色烟雾。
这是演习开始的信号。
林怀瑾搞了个突然袭击,检验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
结果令人啼笑皆非:有人光着脚就跑出来了,有人扛着机枪却忘了带弹药,最离谱的是有个连的炊事班举着菜刀冲在全连的最前面。
钱伯钧一看还是熟人,老孙头!
当天的总结会上,林怀瑾把战术板拍得震天响:“这是打仗还是赶集?从明天开始,每天三次紧急集合!”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