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缺工人,还缺研发人才。
如果想的长远一点,一些先进武器的使用者也缺...
钱伯钧思考再三,决定从两方面出发,一个是自力更生,另外一个是四处搜罗。
办学校,兴教育。
广撒网,挖人才。
以前的军官轮换再次搞起,只不过开始正规化。
没人掣肘的钱伯钧,直接开始在427团内部搭起了军校的架子。
只不过只有两个年级,一个年级是连以上层级的军官学习班,带课的是以林怀瑾为首的高级参谋团队。
另外一个年级规模比较大,是427团剩下的所有部队官兵。
白天训练军事技能,晚上读书识字。
钱伯钧当众给所有士兵演示了手里能拿的出手的先进武器。
有言在先,所有武器的使用权不由自己决定,而是由众人的学习成绩决定。
一个火箭筒,一个烧火棍,傻子都知道前者是个好东西。
用这些先进武器吊着这帮粗汉,总算是激发了手底下士兵的学习热情。
由于军队的特殊性,钱伯钧还搞起了连坐,光靠自己学习进步不行,必须全班、全排、全连合格才行!
于是,钱伯钧好久没听到过的,问候他先人的声音,再次在平顺的训练场上响起。
钱伯钧听着,还挺亲切,表示自己毫不在意,只是偷偷的记下了几个明显是起哄的混蛋的名字!
随着基地初具规模,钱伯钧启动了更宏大的计划。
会议室里,他对着地图划出十几个红圈:
“团里准备组建十几支外联队伍,专门走南闯北,为根据地搜罗人才。
一小队,你带人去北平,重点搜罗燕京大学的理工科师生;
二小队负责上海,同济大学和江南造船厂的技术工人一个都不能少;
三小队去武汉......”
参谋长王文仲皱眉:“团座,这些人恐怕不愿来穷乡僻壤......”
“告诉他们,”钱伯钧冷笑,“要么来平顺搞建设,要么等着被日本人抓去当苦力。一些关键人才,允许先上车,再补票。
反正,如果咱们不抢,也会被小鬼子抢走,甚至枪走!”
他转身对楚明远说:“你亲自去趟延安,以我的名义给那边送封信。就说山西有个叫钱伯钧的,愿意用珍稀药品换些'特殊人才'。
只不过提前说好,来了这里,会有通讯管制,要是有什么消息沟通,都得走正面流程。”
半个月后,平顺就迎来了第一批“特殊移民”:
北平来的机械专家张教授带着十二名学生;
上海HK区的三十名熟练技工;
甚至还有从延安秘密前来的三名无线电专家。
最令人意外的是,楚明远居然带回了两位正在山西考察的西南联大教授。
这还只是开始,在后面的时间内,陆陆续续有越来越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带着自己的学生故友来平顺探亲。
只不过是见识到这边的科研条件以后,这个探亲假休的有点长。
在军事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钱伯钧没有忘记民生改善。
他深知,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是无根之萍。
平顺县城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清晨: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