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五女分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五女分歧(1 / 2)

五女商量好“肉烂在锅里”的计划之后,麻晓娇随口问了一句:“那咱们是不是做个教育计划什么的?”

麻晓娇说这话时,真没多想,她就是觉得,自己已经生了一个,又怀了一个,比别人走得快太多了,应该是此事的最大受益人,得做点什么。

张纯用更随意的语气说:“我觉得咱们用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就行。”

叶诗韵问:“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有什么优势?”

张纯说:“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虽不能保证每代皇帝的能力都很强,但基本上还是可以确保皇帝能力的下限。”

顿了顿,张纯又详细说了一下:

“清朝从康熙以后直至光绪,期间八位帝王虽然执政能力不一样,有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执政能力较强的帝王,也有如咸丰、同治等资质较平庸些的皇帝。但总的来看,清朝皇帝在受教育水平、学识、自律程度等方面平均起来在历代中排在前列。”

“典型的像雍正以勤政著称,在位期间仅批阅的汉文奏折便达三万五千余件,其批语亦动辄为几百上千字,有时甚至处理政事至深夜,批语中“灯下随手写来,一一批示矣”随处可见。就像他自己所讲的那样,“朕之训谕每折或手批数十言,或数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皆朕亲自览批、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亦无一人赞襄于侧”。”

“哪怕是在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执政、资质较为平庸且在位期间有鸦片战争之败的道光皇帝,就其个人能力及私德而言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如道光皇帝旻宁还是皇子时,天理教信徒攻入紫禁城,时嘉庆皇帝不在宫中,旻宁遇变不惊,沉着应对,除组织护军迎击暴徒外,自己还用火枪连续击毙两名暴徒。就私德而言,道光为人节俭、至孝,临终之际还不忘叮嘱道:“仰为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组、勤政爱民为本”。”

“由此可见,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的好处就在于虽不至于培养出来未来的帝国最高统治者都是明君,但也不至于过于昏庸无道,至多为中等守成之主。”

李琳、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一听,都觉得这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不错啊。

袁倾城一直都对小心思太多的张纯很不放心,所以,她就留了个心眼帮大家问了一句:“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张纯不喜欢袁倾城的地方之一,心太细,一点都不好糊弄。

想到这件事早晚都得坦白,张纯尽量用随意的语气说:

“一般从六岁开始入学。每天凌晨三点到五点,预习功课。五点到七点,开始上课,主要学习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儒家经典等文化知识。七点到九点,是早餐时间,稍作休息。九点到十一点,继续上课,学习经史子集等内容。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老师会检查他们的功课,然后练习骑射等武艺。下午一点到三点,是午餐和休息时间。三点到五点,继续练习骑射、火器等军事技能,还要学习绘画、音乐等其它才艺。五点之后,皇帝会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合格后才能结束这一天的学习。”

“还有,一年之中,除了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他们自己生日等少数节日可以休息外,每天都要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学习。”

没说完的时候,张纯就看见麻晓娇和叶诗韵的脸黑了。

好不容易忍到张纯说完,叶诗韵立马就皮笑肉不笑道:“蠢蠢,是不是因为你生不出来孩子,就想把我们的孩子给累死啊?”

麻晓娇也说:“就是,我备战高考时,都没有这么拼过。”

张纯不悦道:“你们别咒我好不好,我现在虽然没有儿子,但这不代表我一直都没有儿子,作为穿越者,咱们拿得都是女主的剧本,不可能只有你们有儿子我没有儿子,只不过是时间早与晚的问题罢了。”

接着,张纯自顾自地说起:“等我有儿子,我对他的要求一定更加严格,不然他怎么能当一个好皇帝?这当皇帝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当不好,成了宋徽宗、宋钦宗那样的,可就不止害了他自己,还有可能害他全家,甚至是害了无数无辜的臣民。”

听张纯这么说,麻晓娇和叶诗韵不吭声了。

李琳对张纯的提议表示支持:

“我要是有儿子了,也会严格要求他,他未来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兴衰,更是整个赵宋王朝的命运走向。”

“我觉得,我们既然决定要在这里开创一番事业,就不能让我们的后代成为扶不起的阿斗。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虽然严苛,却也能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广博的学识,这对于未来的帝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张纯接着劝道:“历史上的那些英明君主,哪一个不是历经千锤百炼,方能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在疆场之上指挥若定?就拿唐太宗李世民来说,他自幼便胸怀大志,文武双全,历经玄武门之变,方登上帝位,开创了李唐王朝的贞观之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这其中的艰辛与努力,又岂是常人所能想象的?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只是说说而已。”

顿了顿,张纯又说:“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那可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当然,具体内容,咱们肯定是要调整的,满、蒙这些外语没必要学,将来直接征服即可,绘画、音乐等其它才艺也不用浪费时间,儒家经典等文化知识以及经典子集也得好好挑挑,主要是加入一些《伟人选集》、《伟人军事文集》、《资本论》什么的。”

李琳补充道:“还要加入《海国图志》、《曾胡治兵语录》、《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国防论》等。”

麻晓娇和叶诗韵听得头皮发麻,她们不约而同地心想:“这是准备剥夺我儿子的一切快乐,将之锻炼成一个政治和军事机器?”

作为母亲,叶诗韵不能一拍脑袋就给自己儿子做这么残酷的决定,所以她说:“我觉得吧,这人呢,还得因材施教,要是我儿子真有成为皇帝的资质,我肯定会对他严加管教,但若是他跟我一样,胸无大志,那我觉得,也没必要对他太过严格,我们就把这个当皇帝的资格让给更适合的人。”

麻晓娇也说:“对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若赵棣真是当皇帝的料,你们随便教他,我一点都不会心疼他,可他要跟我一样就是一个寻常人,我觉得,让他接受快乐教育比较好。”

见有儿子的麻晓娇和马上生孩子的叶诗韵如此不上心,始终怀不上孩子的她和李琳在这干起劲,张纯有点心累:“这还没开始呢,你们就打退堂鼓?难道你们真想,万一赵俣走在咱们前面,咱们去给他守灵,或是打包去养老,亦或是给他殉葬?”

听张纯这么说,麻晓娇和叶诗韵表面上不吭声,心里则都在想,‘你也说了,万一赵俣走在咱们前面,那不还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赵俣比咱们长寿嘛,看赵俣的身体,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那有赵俣罩着,我和我儿子干嘛找这个罪受?’

李琳也有些看不惯麻晓娇和叶诗韵这么护孩子。她面沉似水地看着麻晓娇和叶诗韵,想让她们收回刚才说的话。

袁倾城打圆场道:“赵棣才一岁,娇娇和诗韵腹中的孩子还得大半年才能出生,你们更是连孕都还没怀上,就算准备按照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教育他们,也得等他们六岁时才能上学,现在说这个太早了,我看等他们到四五岁时,你们再说此事也来得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