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 第355章 出发小岗子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章 出发小岗子村(1 / 2)

“师傅,咱们的古法金银首饰,肯定能让游客爱不释手!”李芳说道。张武大爷捋了捋胡须,骄傲地说:“那是自然,咱们的手艺,经得起考验!”

三爷爷带着两个徒弟,慢悠悠地走着。

徒弟周明远,28岁,之前在外地做木材生意,因行情不好受挫。回到家乡后,他发现编织渔网这门传统手艺不仅承载着小岗子村的渔业记忆,还能作为特色手工艺吸引游客,于是决心跟着三爷爷学习。

此刻他肩膀上扛着一卷粗麻绳,手里还抱着一个装满梭子、网针等工具的木盒;

徒弟陈雨桐,22岁,在大学学的是纺织专业,一直对传统编织工艺感兴趣。得知村里要发展手工艺,她果断回来学习渔网编织,那些由她用天然植物染料染成棕褐色的渔网线,在阳光下泛着质朴的光泽,此刻她和周明远一起抱着一大捆渔网线。

“师傅,咱们把工作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陈雨桐笑着说。三爷爷眯着眼,满脸笑意:“好,好,就按你说的办!”

一行人来到展览馆门口,张远和孙平早已等候在此。“三爷爷,欢迎入驻!”张远热情地招呼道,带着众人走进馆内。

六爷爷的泥塑工作室在一楼右侧,一进去,周铁柱将陶土“咚”地一声放在工作台旁,扬起一阵细小的尘土。“师傅,这土的黏性特别好,捏出来的泥人肯定结实!”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扒拉了一下陶土袋。陈秀兰则轻轻打开木箱,将刻刀、塑形棒、刮片等工具整齐排列在桌面,嘴里还念叨着:“这个放这儿,那个放那儿,以后用起来才顺手。”

王石磊站在展柜前,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将泥坯摆放成高低错落的造型,还不时歪着头打量,“师傅,您看这样摆是不是更有层次感?”

六爷爷背着手,在工作室里来回踱步,不时点头指导:“铁柱,注意陶土的湿度;秀兰,工具要分类放好;石磊,展柜灯光的角度再调整一下。”

二楼的古法金银首饰工作室里,刘志强将设计稿平铺在工作台上,用镇纸压好边角,然后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图纸上的花纹细节,嘴里喃喃自语:“这个纹样还得再改改,要更突出传统韵味。”

李芳拉开展柜抽屉,将装着宝石的丝绒托盘轻轻放入,每一颗宝石都在灯光下闪烁着璀璨光芒,她一边摆放一边轻声说:“这些蓝宝石、翡翠,配上师傅的手艺,一定能做成绝美的首饰。”

赵勇将铁砧固定在操作台上,从工具包里掏出铁锤、钳子等锻造工具,“当当当”地试敲了几下铁砧,感受着敲击的力度,“这铁砧的声音听起来就带劲儿,锻造出来的首饰肯定够硬朗!”

吴慧则打开打磨机,安装好砂纸,在一块废金属上调试转速,机器发出“嗡嗡”的声响,“先试试这个转速,打磨出来的光泽应该会很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