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这个杀手或许也被陈少安收买了,只是将计就计,制造出来川久宝太雇佣的杀手,误杀了自已这种假象。”
南云造子这样说道。
“不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陈少安也太过于神通广大了吧。川久宝太这边刚刚找到杀手,他就能过去收买,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平野瑶也觉得不太可能,除非川久宝太身边的人,将他出卖掉了。
可这也不可能,因为川久宝太的几个心腹,都是特高课的精锐和骨干,这些人是绝对不可能出卖川久宝太,也不可能和陈少安有什么联系的。
如果平野瑶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她也可以从现在的位置上退下来了。
“可能性不大,或许····真的只是一次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意外?”
她这样说着,眼神之中带着几分迷茫。
现在只要牵扯到陈少安,平野瑶总是有些头疼的感觉。
这个家伙,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总是····总是那么的难以捉摸,总是像是一条泥鳅一样。
川久宝太的死亡,自然上了新闻的头条,记者们编故事的能力很强,将他死亡的原因,竟是编出来了十多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有人说是因为情杀,有人说是因为仇杀,有人说是军统的手笔,也有人说是地下党所谓,还有人说是灭寇军在上海谍战行动的一部分。
不过,坊间百姓们也都在讨论着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当时那个杀手,为什么不顺带把陈少安这个狗汉奸也干掉呢?
毕竟相比于川久宝太,明显是陈少安这种二狗子更让人感觉到可恨。
比较可惜的是,陈少安福大命大,竟然没有任何事情,只是听说被吓得尿了裤子。
地下指挥部内,陈少安这个百姓口中的“狗汉奸”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随后将目光落在电报上。
“湖州方向的船只,已经准备完毕,今天晚上就可以行动了。
除此之外,在南京方向,我们的先头部队已经和日军的先头部队交上火了。
不过目前来说,日军在这个方向比较克制,没有大规模进攻的意思。”
猴子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陈少安的参谋长,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面做出各种标记。
陈少安揉揉脑袋,随后说道:
“苏州方向的日军呢?有没有什么察觉?”
猴子摇头道:
“没有,小鬼子在苏州太湖的方向上,并没有太多的军事部署。
甚至驻扎在这个地方的鬼子,也只有一个大队,还有一个地方保安团,战斗力不算很强。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嘉兴城方向,给与了小鬼子足够的压力。”
猴子这么说着,便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嘉兴城。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嘉兴城,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只是驻扎在这里的日军,在灭寇军连续多日的猛攻之中,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这倒也不是对面的这些日军,战斗力不够强大,实在是因为灭寇军的火力太过于凶猛。
再加上装甲集群,让日军有些猝不及防。
毕竟日军的武器装备体系之中,反坦克这一方面,并不为他们所重视。
倒也是,日军在远东地区,几乎可以说是横行无忌。
国军虽然拥有少量的坦克,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国军步坦协同的战术水平,也是相当低,无法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威胁。
在淞沪大战之后,德械师的那些坦克和装甲车,更是被摧毁的七七八八,还有一大批坦克和装甲车,更是在南京城中,被直接丢弃,随后变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除了国军之外,日军的另外的敌人,八路军和新四军,他们的武器装备就更差了,很多士兵恐怕连坦克和装甲车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正因如此,日军的步兵装备体系之中,反坦克力量绝对是弱项。
他们没有专门的反坦克武器,主要依靠的还是各种口径的火炮,甚至是反坦克手雷等等武器。
平射炮也有装备,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口径也不够大。
当然,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倒是可以用来和对面的灭寇军进行作战。
可是几次的碰撞之后,日军就意识到了,他们的那些坦克车,在灭寇军装备的欧洲坦克面前,实在是有些不堪一击。
毕竟日军这边的中型坦克,放在欧洲只能算是轻型坦克。
至于日军所谓的轻型坦克,例如那些豆丁坦克等等,放在欧洲连轻型坦克都算不上,就是一个披着铁皮的小车。
所以日军不得不从多个地区,抽调兵力,用人数来弥补火力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这一招最大的效果,就是可以拖延灭寇军装甲部队行进的脚步,同时可以和对面的灭寇军展开拉锯战,对一些阵地进行反复争夺。
当然,代价就是那些日军,还有伪军士兵的生命。
只是在日军指挥官眼中,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生命不生命的了,对于松井石根来说,他需要的不是什么伤亡数字,而是嘉兴城外的战线,有没有维持住,对面的敌军装甲部队,有没有突破新的防线。
只是松井石根不会想到,现在有一支部队,正在乘坐着木船,运送着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越过太湖,向苏州城驶去。
带领这支军队的,是谢晋元本人,他甚至就在登陆部队的第一批次之中。
这段时间,他们征集了沿岸几乎所有的渔船,还有临时打造的许多渡船,甚至是竹排,也都在他们这次渡河的载具之内。
这些船只,运载能力都不算太大,例如那些坦克和装甲车,因为重量比较大,很多时候一艘平板船只能搭载一辆,再多了只怕就要沉船。
第一批次登陆的部队,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构筑登陆阵地,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登陆的隐蔽性。
在完成第一批次登陆之后,这支部队并不能立刻行动,而是要在黑夜之中等待,直到第二批次的登陆部队出发,才能向苏州城发动进攻。
谢晋元站在船头上,下达了渡过太湖的命令。
大量的渔船,木板船,平板船,甚至是竹排,都在此时向前冲去。
周围的那些渔民们,大多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报名,生怕错过了这次青史留名的机会。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