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将领封赏结束后,魏延并未停下脚步,他紧接着将目光投向了政务改革。
在此之前,各郡的政务一直由政务部负责。
但随着魏延所掌控的地盘不断扩张,政务部的工作量与日俱增,处理起来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魏延如今已晋升为楚公爵,将军府的存在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魏延开始回顾历史上的各种政治体系,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隋唐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三省六部制最为稳定且高效。
这种制度将权力分散,相互制衡,能够有效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弊端。
于是,魏延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成立六部制,以此来处理南方四州的政务,并取代当前的将军府行使相应职能。
然而,魏延深知改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因此他在深思熟虑之后,还广泛征求了多人的意见。
这些人包括他的谋士、将领以及一些有识之士。
经过反复讨论和权衡利弊,魏延最终下定决心:
取消政务部和将军府,以六部制取而代之,并全面负责处理政务。
其详细内容如下:
一、吏部:负责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由蒯良担任尚书,许靖、廖立辅助,职位为侍郎。
二、户部:掌管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并管理商业司。
由蒯越担任尚书,张昭、马玄为侍郎。
三、礼部:负责礼法、教育、学子入学考试、选拔考试、与其他诸侯的联络和外国之往来事,并管理教育司、襄阳学业堂和地方上的学堂和私塾。
由伊籍担任尚书,韩嵩、董和为侍郎。
四、兵部:掌管武将的选拔、军令的下达、军械的调拨、军粮的运送、军功的记录和封赏、伤亡将士的抚恤等。
由沮授兼任尚书,蒋琬、潘濬担任侍郎。
五、刑部:掌管司法、诉讼和刑罚。
由跟随沮授从成都返回的刘巴担任尚书,张松和袁徽为侍郎。
想当初,刘巴受士燮之托,前往南海与江东军联络。
然而,世事难料,交州最终被文聘的安南军所夺取,刘巴无奈之下只得逃亡至益州。
可谁能想到,益州也并非安稳之地。
没过多久,魏延军便如狂风骤雨般袭来,将益州纳入囊中。
刘巴本欲逃离魏延的势力范围,但命运似乎总是与他作对,无论他怎样辗转,都始终无法摆脱魏延的掌控。
几番折腾下来,刘巴也渐渐感到疲惫不堪。
既然逃不掉,那不如就索性留在成都,投效沮授算了。
沮授在荆州时便对刘巴有所耳闻,知晓他是个有真才实学之人。
如今见他前来投靠,自然是喜出望外,对其委以重任,后来回襄阳时也一并将其带回。
此次魏延斟酌刑部尚书的人选,刘巴的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刘巴此人,性格执拗刚直,简朴清高,实乃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六、工部:掌管营造工程、航政与水利、工匠培养、器械研究发明、交州屯田事宜等。
并管理军械司、江陵造船厂、秣陵造船厂、交州屯田等。
由军械司司丞韩暨担任尚书,诸葛瑾、刘琦、马钧等为侍郎。
六部制确立后,魏延又想到权力如果没有监督会很危险,便又设立监查院,负责监督和弹劾。
他任命自己的老岳丈刘表为监查院院长,刘璋、士燮等为副院长。
又选拔了一批清正廉洁、敢于直言的官员作为监查院成员。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