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历史>大明,我家床底钻出个朱元璋> 第597章 朱元璋请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7章 朱元璋请客(2 / 2)

就好像一个大学生看乘法口诀,那玩意儿还用背?是个人都知道啊。

所以老师傅带徒弟,很多基础的,理论的知识,他根本不教的,需要自已琢磨。

但是有些徒弟他就是悟性差点儿,自已琢磨太慢了,需要有人给他点破。

这就是学校存在的意义。

让会教的人,先教给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最基础的理论知识。

等学生毕业后,再由师傅带着去实践,这个就是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

到那个时候,师傅稍微一提点,事半功倍。

这才是正确的干中学。

朱棣意识到要培养年轻人了,但是因为思想的局限性,用了大明最普遍却不够高效的办法。

当然了,成立职业技术学院,想要培养出人才,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谁也没办法。

朱吾适又没有那种开局带着十万手下的金手指,自然也是没办法一下子就满足朱棣的要求。

“老朱,尽量多给老四送点儿人过去,另外咱们大明的职业技术学院也要尽快办起来了。”

虽然华夏几千年的传承并没有中断。

但是每隔几百年就改朝换代,其实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每次好不容易恢复过来了,结果又打仗了。

就拿大明来说,经历过元末几十年的战争,大明现在可用的工匠本来就已经不多了。

封建社会工匠的地位本来就不高,大部分工匠是没有土地的。

所有的收入来源都靠手艺活儿。

一旦战乱,工匠们很难接到工作的。

年富力强点儿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兵。

战乱年代当兵是一件风险很高的工作。

至于那些上了年纪的,想当兵也没人要,空有手艺却不能养活自已和家人。

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说不定哪天就死在了一个无人的角落。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朝代的崛起,往往要到第二个皇帝,甚至第三个皇帝继位以后。

因为打仗导致了元气大伤,就算再牛逼的皇帝,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唐朝的贞观之治,建立在李渊当了八年零三个月的皇帝,然后李世民又在位23年。

大明建国初期,朱元璋的日子也不好过。

也是他励精图治了一二十年后,大明才真正走上正轨的。

所以说,建设好一个刚刚经历过战乱的国家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没有捷径。

哪怕再有钱也不行,根本原因就是缺人,打仗把人都打没了。

“俞通渊,人呢,咱尽量给你凑齐。学校的事儿,回头贤弟他拿出具体方案,你带回去给老四,让他照着做。”

等到俞通渊走的时候,朱元璋肯定要让他捎书信给朱棣的。

朱棣现在的身份虽然是瀛王,实际跟一个皇帝也没啥区别。

虽然朱棣能成为永乐大帝,但那也是建立在朱元璋打下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在朱元璋看来,现在的朱棣肯定是当不好一个皇帝的,自已肯定是要给他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的。

因为造反的事儿,朱元璋对朱棣是有意见的,可朱棣毕竟是他的亲儿子。

而且还是最像他的儿子,不可能真的不管的。

一旁的朱吾适倒是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之前他还说参考一下美利坚的发展史呢,结果因为其他事儿,就忘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